鋁合金等金屬鈍化機理是怎樣的
發布時間:2018-03-21新聞編輯:青島愛大生
鋁合金等金屬鈍化機理是怎樣的 首先要清楚,鈍化現象是金屬相和溶液相所引起的,還是由界面現象所引起的。有人曾研究過機械性刮磨對處在鈍化狀態的金屬的影響。實驗表明,測量時不斷刮磨金屬表面,則金屬的電勢劇烈向負方向移動,也就是修整金屬表面可引起處在鈍態金屬的活化。即證明鈍化現象是一種界面現象。它是在一定條件下,金屬與介質相互接觸的界面上發生變化的。
鋁合金等金屬鈍化機理是怎樣的電化學鈍化是陽極極化時,金屬的電位發生變化而在電極表面上形成金屬氧化物或鹽類。這些物質緊密地覆蓋在金屬表面上成為鈍化膜而導致金屬鈍化,化學鈍化則是像濃HNO3等氧化劑直接對金屬的作用而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或加入易鈍化的金屬如Cr、Ni等而引起的。化學鈍化時,加入的氧化劑濃度還不應小于某一臨界值,不然不但不會導致鈍態,反將引起金屬更快的溶解。
金屬表面的鈍化膜是什么結構,是獨立相膜還是吸附性膜呢?目前主要有兩種學說,即成相膜理論和吸附理論。成相膜理論認為,當鋁合金等金屬溶解時,處在鈍化條件下,在表面生成緊密的、復蓋性良好的固態物質,這種物質形成獨立的相,稱為鈍化膜或稱成相膜,此膜將金屬表面和溶液機械地隔離開,使金屬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呈鈍態。實驗證據是在某些鈍化的金屬表面上,可看到成相膜的存在,并能測其厚度和組成。如采用某種能夠溶解金屬而與氧化膜不起作用的試劑,小心地溶解除去膜下的金屬,就可分離出能看見的鈍化膜,鈍化膜是怎樣形 成的?當金屬陽極溶解時,其周圍附近的溶液層成分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溶解下來的金屬離子因擴散速度不夠快(溶解速度快)而有所積累。另一方面,界面層中的氫離子也要向陰極遷移,溶液中的負離子(包括OH-)向陽極遷移。
結果,陽極附近有OH-離子和其他負離子富集。隨著電解反應的延續,處于緊鄰陽極界 面的溶液層中,電解質濃度有可能發展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于是,溶度積較小的金屬氫氧化物或某種鹽類就要沉積在鋁合金等金屬表面并形成一層不溶性膜,這膜往往很疏松,它還不足以直接導致金屬的鈍化,而只能阻礙金屬的溶解,但電極表面被它覆蓋了,溶液和金屬的接觸面積大為縮小。于是,就要增大電極的電流密度,電極的電位會變得更正。這就有可能引起OH-離子在電極上放電,其產物(如OH)又和電極表面上的金屬原子反應而生成鈍化膜。分析得知大多數鈍化膜由金屬氧化物組成(如鐵的氧化物Fe2O3),但少數也有由氫氧化物、鉻酸鹽、磷酸鹽、硅酸鹽及難溶硫酸鹽和氯化物等組成。
吸附理論認為,金屬表面并不需要形成固態產物膜才鈍化,而只要表面或部分表面形成一層氧或含氧粒子(如O2-或OH-)的吸附層也就足以引起鈍化了。這吸附層雖只有單分子層厚薄,但由于氧在金屬表面上的吸附,改變了金屬與溶液的界面結構,使電極反應的活化能升高,金屬表面反應能力下降而鈍化。此理論主要實驗依據是測量界面電容和使某些金屬鈍化所需電量。實驗結果表明,不需形成成相膜也可使一些金屬鈍化。
兩種鈍化理論都能較好地解釋部分實驗事實,但又都有成功和不足之處。金屬鈍化膜確具有成相膜結構,但同時也存在著單分子層的吸附性膜。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條件下形成成相膜,在什么條件下形成吸附膜。兩種理論相互結合還缺乏直接的實驗證據,因而鈍化理論還有待深入地研究。
此文關鍵字:鋁合金等金屬鈍化機理是怎樣的